我的新書:《流離之書:跨界移動紀事》

Kiki
Sep 23, 2022

--

credit to Ivan Cheung

當鉛字在紙上相遇,句子就出生了。《流離之書》明信片送給在獨立書店(不再)流浪的你。

❝我在不同時期遇到的人總是在不可能的地點同時出現。他們在某個已過去或還未到來的日期相聚。各自說著廣東話、國語、英文、達悟語、溫州話,但卻可以順遂地交談。在夢裡,我並不覺得疑惑,夢境有時勝於眞實,它點出生命本來的樣子。❞──金其琪,《流離之書》作者

❝帶著中國思考香港,懷抱香港採訪台灣,行走台灣反思中國。如果過去十五年,華文世界因為中國短暫開放的歷史機遇,而使得此間跨界移動的記者們產生了不同以往的珍貴積累,金其琪發光的筆下,結晶著的就是這個時代。❞──李志德,資深新聞工作者

■人類學 on the way

人類學從來就是一門關乎移動的學科。只是當人類學家遠渡重洋,研究那些往往與自身迥異的陌生族群之後,真正認識的是什麼?「走了那麼遠的路,是不是最終都會透過異文化來認識自己?」人類學也總是在乎能否在地,在遙遠異鄉有另一個等待自己回去的家。人類學家研究親屬、重視關係,但同時為家和家人賦予了更直覺與情感上的定義。

■報導者金其琪

《流離之書》收錄寫作者金其琪17篇跨界移動紀事;她是擁有七年資歷的記者,也是剛入門的人類學學徒;她從中國移動到香港,再到台灣。一路以來,她報導香港馬屎埔農地抗爭、記錄2016年香港大學生間的中港矛盾;她描述了環球大廈週日的菲傭聚會、九龍城的泰國移民、南方澳的漁工,她寫阿美族祭師從抗拒到接受自身文化的歷程、達悟人如何從大島看到自己的島嶼、學阿美語的猶太人類學家,她寫的是台灣當代原住民,也寫下每一個人企圖尋求身為「人」的自己。

■從田野帶回自己與他者的故事

記者和人類學家某個程度是相似的。進入田野地、熟悉報導人(當然,也被報導人熟悉),試圖透過一次次的對話建立關係、看到與理解彼此,然後帶回自己與他者的故事。17篇文章中,7篇關於香港、7篇關於台灣、3篇關於中國,但書中的主題跨越地理上的分界。

17篇文章呈現的不僅是世界的變化,也讓人在閱讀中發現,人類學如何逐漸滲入一個寫作者的文字DNA,乃至看待世界的方法。

「經歷了多變的生活,讀了人類學並在今年邁入30歲的我,強烈地感覺到自己想用任何文字形式來還原世界本身的混沌。寫得『混沌』比寫得『清楚』可要難太多了。」

「和讀新聞、做記者受到的訓練不同,這種全新的方法緩慢而綿長,充滿速食閱聽者可能錯過的細節,且允許你的筆流露溫柔與掙扎。」

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— -

獨立書店 feat. 《流離之書》明信片

--

--